紡織面料產生色差的原因及管控-色差儀
常見的紡織品色差主要有同批色差和同匹色差。同批色差指的是同一批次產品的顏色差異,每一批次匹與匹、件與件、缸與缸、箱與箱之間的色差。而同匹色差是指同一批布表面色澤不均勻產生的色差,左、中、右色差、前后色差。本文主要講述了紡織產生色差的原因及管控,然后通過色差儀來進行檢測。
一、紡織色差產生的原因
出現各類織物色差的原因有以下幾點:
1、織物原料因素
不同紡織品選用的纖維原料是有區別的,即使是相同的染料以及著色工藝,由于纖維性能不同,對染料的吸收程度差異,就會導致紡織面料的色差。
2、染料因素
不同染料的配比以及染液濃度不均勻,都會導致織物著色程度上的差異,如果織物各個部位染料分布不均,固色后必然會形成色差。
3、染色條件及環境變化
在紡織品染色過程中,需要經過多道工序,由于機械結構原因或者操作不當,導致著色條件改變(如溫度變化、烘燥速率、軋輥壓力不勻、加入染化料不勻),都會導致紡織面料出現色差。
4、色光發生變異
這種差異不是由于織物上染料分布不均勻造成的,而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織物上的部分染料的色光發生變化。
二、紡織色差管控方法
為了保證紡織品色差在合理的范圍內,我們就需要對染色工序各個環節的色差問題進行檢定分析。
1、備料
一個顏色,無論批量大小,首先要求是同一批次、色光、濃度相同的染料。否則染色時要重新調整配方,試樣后再投產。嚴格管控紡織原料的顏色差異,是控制紡織品色差的第一步。
2、試樣
嚴格按照配方的劑量,以及操作工序制備紡織品試樣。試樣時的工藝技術條件(包括壓力、車速、溫度、濃度)必須與正常生產相同,這樣通過檢定試樣的色差情況,從而避免因為大批量生產色差問題帶來的損失。
3、監控
雖然通過試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,檢定出配方上的色差,然而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,由于不同批次生產工藝很難做到完全一致,它會受到人工、設備等各種因素的影響,因此大批量生產時還是會出現一定的色差,因此就需要專業的顏色檢定設備,如使用色差儀對生產的產品進行抽樣檢查,若出現明顯的色差問題,就需要及時的查找色差出現的原因,嚴格把關紡織品色差。
色差儀測色差的原理:
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,現在各類色差檢定儀器也日益發展,可以有效的幫助企業實現色差管控。色差儀可以準確的評定兩件產品的色差程度,它通過自動比較樣板和被檢品之間的顏色差異,然后輸出CIE-LAB三組數據與比色后的ΔE ,ΔL, Δa, Δb四組色差數據。
其應用的原理就是通過積分測量樣品的三刺激值xyz,然后在計算出樣品的色品坐標等參數。通常用濾光片覆蓋在探測器上,把探測器的相對光譜靈敏度S(λ)修正成CIE推薦的光譜三刺激值x(λ)、y(λ)、z(λ)。用這樣的三個光探測器接收光刺激時,就能用一次積分測量出樣品的三刺激值X、Y、Z。濾光片需滿足盧瑟條件,以精確匹配光探測器。